主後二年十月十八日

 

 

台中市召會週訊

1919

(正刊)

台中市召會文字組編

(南區)復興路三段479

TEL:04-22224283

FAX:04-22227210

E-MAIL:

chtai.chtai@msa.hinet.net

http:www.citc.org.tw

 

 

照著主的心牧養人(二)

主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馬太九章十至十三節說,「耶穌在屋裏坐席,看哪,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祂的門徒一同坐席。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飯?耶穌聽見,就說,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着。你們去研究,『我要的是憐憫,不是祭祀,』是甚麼意思;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這裏所題到的屋子不是團體生活之家,而是罪人和稅吏的家。耶穌雖然是神而人者,卻在那裏與他們一同坐席喫飯。祂享受那段時光,而所有的稅吏和罪人,就是古代的「匪徒」,與祂同聚一堂。那情景得罪了法利賽人。這裏的法利賽人可比作那些為團體生活定規矩的人。「過團體生活的法利賽人」前來質問耶穌,為甚麼與「匪徒」和「銀行搶匪」一同坐席。主回答說,「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一個人若很健康,可以正確的過團體生活,他就不需要活力排作「診所」。一個強壯健康的人不必去診所看病。神的兒子耶穌不是為着強健的人而來;強健的人用不着祂。祂乃是為着有病的人而來。活力排的建立不是為着強壯健康、能彀過團體生活的人,乃是為着那些過了半夜纔回到弟兄之家的人。神要的是憐憫,不是祭祀。我們若向祂獻上許多祭物,而沒有憐憫,祂不會喜歡。林前十三章三節說,「我若將我一切所有的變賣為食物分給人喫,又捨己身叫我可以誇口,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捨棄一切給人,卻沒有愛,是毫無意義的。憐憫乃是將愛引進。我們要愛貧窮的人,需要對他們有憐憫。主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這是祂的心。

有就近稅吏和罪人的靈

 路加七章三十四至五十節也說到主耶穌與罪人和稅吏同處。三十四節說,「人子來了,也喫也喝,你們又說,看哪,一個貪食好酒的人,一個稅吏和罪人的朋友。」我們若看見一個醉漢,必定遠遠走避。我們寧可去找一個過正確團體生活的聖徒。如今在主的恢復中,這一種靈蔓延到全球各地。我們愛那些過正確團體生活的人,卻不喜歡看電影或喝酒的人,反而會說這些人的閒話。這樣的靈充滿眾召會。有人會質問我說,「你不是教導過我們關於喝酒的事麼?」的確,我教導過這事,但事情還有另一面。相信我,在新耶路撒冷,沒有人會再喝酒。到那時,喝酒的人會到火湖裏。但今天基督是天梯;祂不是平放的梯子,而是立起來的梯子。從前我們是在「地獄」裏。我未滿二十歲時,就瞞着母親打麻將;(中國人都喜歡打麻將;)但有一天,天梯向我顯現,我就爬上去了。我離開麻將桌,爬到了新耶路撒冷。

 我永遠不能忘記一位牧師。當我打麻將時,他每週都來找我。我的姐姐當時就讀於中國最高的女子神學院。她那時候很愛主,並且知道我沒有被主得着,所以她把我托給這位牧師。他受了請托,就每週來找我,一連三、四個月之久,但他沒有說太多話。最後,到了十二月底,他說,「李先生,你歲末忙碌,因為你的事業繁忙。因此,我下週就不來找你,等到新年過後再來。」他沒有來,但希奇的是,天梯來了。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農曆新年的第二天,是腐敗、賭博、各種玩樂的一天。那一天,我起床後,穿上最好的新衣服。喫過早餐,我穿着新衣站在那裏時,我的母親問我︰「你今天要作甚麼?」我思考她的問題時,沒有說話。接着在一瞬間,我回答說,「我要去余牧師的教會。」我的母親非常高興。然後我就到那個公會去。那是我頭一次爬天梯。基督進到了一個滿了罪人和稅吏的屋子裏。活力排、同工和長老應該有這樣的靈,就是神愛世人的靈,以及基督來到最惡劣之家庭的靈,為要得着人,並將他們放在祂這天梯上,使他們能在祂身上往上去。

未完待續

(摘自《對同工長老們以及愛主尋求主者愛心的話》第二章,台灣福音書房出版)

 

 

 

基督徒生活、召會生活、這世代的終結、以及主的來臨」負擔的話

第一篇 這世代─奧祕時代─的終結


 馬太福音的主題是「國度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君王救主」。作為新約聖經的首卷,馬太福音以向全人類揭示一個有別於所有屬地政權之「諸天的國」已臨近為始(一21、二26、三2、四17);並結束在主對所有屬祂諸天之國的門徒們,祂要天天與他們同在,直到「這世代」終結的一個大應許:「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上(跨越空間)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跨越種族)作我的門徒,將他們浸入父、子、聖靈的名裏,凡我所吩咐你們的,無論是甚麼,都教訓他們遵守;看哪,我天天(跨越時間)與你們同在,直到這世代的終結。」(二八1620)主所說的「這世代」,是一個屬諸天之國的全新世代,要始自於基督的復活升天,並終結於祂的再來。而在這漫長的世代中,主旣已升天,又怎能應許說,祂要天天與我們同在呢?主在地上三十三年半的人生中,與祂家人、門徒、羣眾…的同在雖具體可見、可摸…(西二9;約壹一1),卻只是外在而飽受時空、環境、人事限制的(約七6),因祂那時穿着屬舊造之人性的肉身;但主在復活升天裏(約二十17),藉成了賜生命的靈,將祂自己分賜到所有信祂的人裏面(約七3839、二十22)。此後,藉着那靈的內住,祂就得以超越一切時空、人事的限制,天天與那些被浸入三一神:父、子、聖靈之名裏的萬民內裏的同在,使他們一切屬舊造的區別逐日消失;並因着他們教訓並遵守祂一切的吩咐,更使他們都逐日被內在構成為祂的門徒。而這超越時空人事之主同在的實化,就是召會。召會的分子雖涵蓋了萬民,卻不應存有萬民的區別;並且,這同在的完滿,就是這世代的終結。終結之意就是完成,當召會中一切失去區別的萬民,同被主的教訓構成為主的門徒時,就是這世代已完滿完成了祂的心意的時候,那就是主再回來的日子了。而今,我們是否有「天天」活在祂寶貴的同在中呢?

v劉葵元


結晶圖表


 

舊約「歷代志下」讀經拾穗


本週進度

 歷代志下第十六章。

生命讀經

 歷代志第七、八篇。

參讀書報

 腓立比書生命讀經十二篇。

經文大綱

 一、在一節,以色列王巴沙上來攻擊猶大王亞撒。

 二、二至六節,猶大王亞撒與亞蘭王便哈達立約,讓便哈達去攻擊以色列的城邑。

 三、七至九節,因猶大王亞撒倚靠亞蘭王,不倚靠神而得罪了神。

 四、十至十四節,記載猶大王亞撒惱恨先見。因着不信靠神這罪,致使猶大王亞撒腳病不治。

真理要點

 一、歷代志上、下的記載給我們看見,神如何在細節上對付祂的子民。神在祂子民生活的細節上對付他們,是要祂的子民非常正確的享受美地─基督。要享受美地,列王必須站在正確的立場上。在亞撒作王期間,「有許多以色列人投奔亞撒,因見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十五9。)他們被吸引到耶路撒冷,是因為猶大諸王站在正確的立場上,並持守基要的信仰。在舊約裏,沒有人敢在自己揀選的地方建殿。只有一個地方,就是神所揀選、命定的地方。一千年之久,沒有一個以色列人敢在任何自己喜歡的地方建殿,因為所有猶太人都知道,只有在一個地方,一個場地建殿纔是合法而正當的。在任何別的地方建殿,無論是那一種殿,都是不合法的,因為不在正確的立場上。

 二、從歷史書裏所記載的事例,我們看見神不但是慈愛的,也是可畏的。因此,如保羅在腓立比二章十二節所說,我們必須學習恐懼戰兢,好作成我們的救恩。作成我們自己的救恩,就是完成這救恩,將其帶到終極的結局。我們已經接受神的救恩,這救恩的頂點就是被神高舉在榮耀裏,和主耶穌一樣。(腓二9。)我們需要恐懼戰兢,常常且絕對的順從,以完成這救恩,將這救恩帶到終極的結局。

 神對付猶大諸王是在他們生活的細節上,這表明我們這些愛神、尋求基督的人,單單站在召會一的正確立場上,並持守基要真理是不彀的。神對付猶大所有的好王,是照着摩西律法的細節。任何人即使稍為干犯律法一點,就會失去對美地享受的一大部分。這豫表並表徵我們今天必須照着屬靈的律法行事為人,而屬靈的律法就是那靈自己這複合的靈。

生命經歷

 一、今天的光景是何等可憐!基督徒無論到那裏,都覺得自己有權利,有自由,去作一切他們所能作的。今天人很容易不贊同別人,而在自己家裏設立一個召會;這比開雜貨店更容易。我們不能這樣作,我們沒有權利這樣作。這就是申命記十二章在一裏聚會的豫表所啓示的。只有一個獨一的地方,是神所命定,敬拜主的地方。(56111314。)乃是藉着那獨一、命定的地方,以色列人的一纔得蒙保守。一個立場、一個中心、以及一個地方,保守了這一。

 二、在神的經綸裏,有主耶穌作我們的榜樣,(二611,)作我們救恩的標準,(12,)並有神在我們裏面運行,使我們立志行事,都是為着完成我們的救恩,將這救恩帶到終極的結局。不是我們憑自己,乃是神在我們裏面運行,完成這事。我們只需要作一件事,就是順從在裏面運行的神。我們這些接受基督作我們救恩榜樣的人,必須學習一直恐懼戰兢的順從。

 我們需要在每一細節上謹慎。例如,我們和配偶談話,必須照着靈。我們需要在凡事上照着靈而行。(羅八4。)我們需要受警告並且儆醒,無論說甚麼,作甚麼,發表甚麼,我們的態度、我們的靈和我們的存心,都必須被賜生命、複合、包羅萬有的靈煉淨。不然,我們在對基督,就是今天之美地的享受上,會失去許多。我們對基督的追求和向基督的忠信,斷定我們享受祂有多少。在追求基督上得着最高的成就,乃是在祂神聖的生命裏與祂一同作王。

v曾奕寧


各環系列交通

大專組報導


台中市召會大學院校教職員相調特會之交通及見證

 


 已過九月二十七(日)下午於復興大樓舉行台中教職員相調特會,共有五十五位各大專院校的教職員、全時間同工,以及社區聖徒與會,並邀請到周復初弟兄前來交通。

 李常受弟兄說:「每當時代有轉變,總是需要一班青年人。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世代,每當主開始作新事,祂總是往青年人那裏去。主要轉移時代,就需要青年人。我們現今正處於非常緊要的時期。我們正處於時代轉變的關鍵時刻。主正在轉變時代,並進行新的恢復。我們在這裏乃是為着時代的轉移。我渴望對老的一代說到這轉移,但這樣轉移的負擔會落在青年人身上。主要轉移時代,就需要一班青年人。這不是小事。我只對這事有負擔,就是主需要一班青年人,絕對在祂的手中為着祂的恢復。」看見在大專校園工作中,教職員乃是除了在學弟兄姊妹之外,最直接與學生接觸的一環。教職員不僅能接觸學生,也能接觸同在職場的其他教職員。教職員所能有的事奉實在是太多了!藉着周弟兄所交通的負擔,以及各校教職員的相調,盼望教職員的弟兄姊妹領受負擔,與身體一同配搭校園的福音工作,推動校園福音,興旺各大專院校的校園工作。

一、周復初弟兄的交通

 我是周復初弟兄,為中央大學榮譽教授,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照着主的話,先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我們所需要的這一切,主都要加給我們了我是把召會生活擺在第一位,但是主也憐憫,經過這些過程,慢慢學會如何照着主所開的路事奉。主也給我機會,而我抓住機會,在研究上有了大的突破,在中央大學當選傑出教授,擔任過訓導長、學務長,也當選第一任的傑出教授。等我可以退休的時候,我就退休,目的是要全時間服事主。沒有想到,我要退休的時候,系上的同仁不希望我走,所以他們就去重新聘我為榮譽教授。我願意和弟兄姊妹們分享這一段,目的就是希望和弟兄姊妹們交通一點,關於我在大學擔任教授的時候,主在我身上對我的計劃可能遠遠超過我們所以為的。我們都在想,當教授就是好好地做研究、教學、好好地過召會生活與家庭生活,這樣的人生可能就不錯了,能彀繼續下去就不錯了。但事實上呢?主可以在我們身上作得更多,相當在於我們怎麼樣跟主配合。因此,一開始我希望藉着一個投影片跟各位談一談最近所作的學術研究。〈基督身體的建造這篇論文主要是先在《肯定與否定》出版,接着再試着投到學術期刊上。內容主要是以弗所書四章12節寫到召會的時候,我們就發現教會論裏面有一塊很稀奇,在系統神學裏幾乎不談的,但是在聖經翻譯卻很多人談,因為這一節在聖經的翻譯上居然有四種觀點(如附圖)。


 

1類(A

有恩賜的人做的事:

成全聖徒

服事的事工

建造基督的身體

2類(A

有恩賜的人成全聖徒,是為了:

供教會之役

建造基督的身體

3類(B

有恩賜的人成全聖徒服事是為了使聖徒建造基督的身體

4類(A+B

有恩賜的人成全聖徒,使聖徒供職,為了建造基督的身體。(與第3類不同的是「有恩賜的人」和「聖徒」都「建造基督的身體」)

恢復本

有恩賜的人「成全聖徒」,目的就是職事的工作:

建造基督的身體

深文理和合本

為欲成全聖徒、致役事之工、建基督之體

和合本2010

為要裝備聖徒,做事奉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體

施约瑟淺文理

以成全聖徒、為供教會之役、為建基督之身

新遺詔聖經

為使聖徒備盡厥職、培養合利爾斯托斯體

呂振中

為給聖徒裝備以作服役的事,以建立基督的身體

中文標準譯本

為了要裝備聖徒去做服事的工作,以建立基督的身體

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目的是要準備上帝的子民為祂工作,建立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

馬殊曼譯本

為欲成全聖輩、使各供職,以建基督之體

神天聖書

欲成聖輩之全、使各供職,以建基督之體

文理委辦譯本

使聖徒德備克盡厥職、廣基督之體

和合本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思高譯本

為成全聖徒,使之各盡其職;為建樹基督的身體

恢復本

為要成全聖徒,目的是為著職事的工作,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

新譯本

為的是要裝備聖徒,去承擔聖工,建立基督的身體


 這一節居然有四種觀點,這是很有意思的。第十二節大概我們最熟的翻譯法是KJVKing James Version)。英文聖經譯本其實有幾十個,這一本KJV被稱為權威譯本,它在以弗所書四章十二節的翻譯被列為第一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十一節中恩賜者要作三件事,成全聖徒、服事的事工、建造基督的身體。第二種觀點:有恩賜的人成全聖徒,是為了供教會之役、建造基督的身體。第三種觀點:有恩賜的人成全聖徒服事,是為了使聖徒建造基督的身體。第四種觀點:有恩賜的人成全聖徒,使聖徒供職,為了建造基督的身體。(與第三種觀點不同的是:「有恩賜的人」和「聖徒」都「建造基督的身體」。)恢復本:有恩賜的人「成全聖徒」,目的就是職事的工作:建造基督的身體。

 同一節聖經竟然可以有四種觀點,不同的介系詞、不同的標點符號,表達不同的觀點。當然話說回來,針對這節本身來說其實很難說一定誰對,但這節不是單獨的,它的上下文、語境、脈絡都有講究。無論是十二節之前或之後都強調在基督身體的建造上是一,是沒有聖品階級的,身體的建造是自己把自己建造起來。這就是為甚麼主的恢復這麼強調成全聖徒,只有被成全的聖徒纔是直接建造基督的身體。基督徒在地上兩千年,聖品階級其實一直是主流,從君士坦丁之後,聖品階級一直是主流。十七個世紀過去了,這些聖品階級的、有恩賜的,他們這麼努力,有沒有把基督的身體建造起來呢?事實上,所有人都承認,越強的聖品階級越沒有建造的可能。所以今天在主的恢復中,我們要起來把這個真理講得更強,基督的身體怎麼被建造?乃是被成全的聖徒直接建造基督的身體。

 接下來交通一個負擔,就是主給我們教職員的託付可能是更大的。第一,主讓我們有機會作一個工作,關於在文字上推廣主的恢復。全時間服事者沒有受過學術的訓練,並且大多勞苦在福家排區,因此沒有時間在文字上推廣主恢復的真理。那這到底是誰的責任?大家不作的結果,一面因着主恢復裏的人越來越多,另一面被誤會、被攻擊也越來越多。所以弟兄姊妹,這是我們可以配搭的。李常受弟兄從一九九四年開始講「神成為人,為要使人能成為神」。當初在英語世界沒有太多的反對,但是在華語世界卻引發許多反彈,為甚麼?因為在英語世界有太多的材料,關於教父們如何解釋「神成為人,為要使人能成為神」,這是在英語世界所公認的公理。但在華語世界中,人卻因着無知而反對。因此我有負擔翻譯英語世界中關於這方面的書。與弟兄交通後,找了出版社已經翻譯了四本,惟第五本因着疫情的緣故,還未出版。基本上在華語世界關於「神成為人,為要使人能成為神」,已經找不太到否定的人了。弟兄姊妹,這是教授們努力出來的。最近我在作一件事,就是加爾文的聖經註解。

 第二,移民。這個疫情來得太特別,近百年沒有這種全球性的疫情且是大流行。台灣是因主憐憫,還能聚會甚至不戴口罩。主為何許可?馬太福音二十四章裏,門徒們問主的來臨和這世代的終結有甚麼兆頭?戰爭、飢荒、地震、瘟疫是「必要發生的事」,這不是兆頭。只有一個「兆頭」:國度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纔來到。這纔是兆頭。關於國度的福音、移民開展,盼望我們都在主面前謙卑下來,問問主:「主阿,我要如何在這個點上與你配搭?」主又特別給在座的教職員特別的機會。以亞洲為例,有十二個國家還沒有主的恢復,希奇的是這十二個國家都重視教育,廣徵教育的人才,那裏大量的需要人去當教授、去教書,但卻沒有人願意去。弟兄姊妹,我們若肯在專業上與主配合,如果這一生有一次能作聖靈的踏腳石,把主的福音帶過去,這是不得了的,實在是太有價值。我的一生能活得這麼精彩,就是因為愛主、服事主,因此開展是我的負擔。所以今天在座的除了在校園配搭之外,還有兩件事可作:第一,文字工作,可以翻譯、可以寫論文。第二,開展。尋求看看,亞洲好多國家。人就活一次,在主還能使用我們的時候與主配合。

二、教職員弟兄姊妹對周弟兄負擔交通之回應、分享及提問

 回應一:我發現在大學校園裏有個非常大的轉變,東海校園有非常多非洲來的學生,這是以前從未有的,所以我們一面得着本地生,另一面我們可以得着外籍生,與主配合。

 回應二:關於翻譯。本科系為英語、語言學,也在英語系國家待過,比較容易勝任。第二,也許那些流浪博士更容易呼應移民開展的呼召。

 回應三:我那時原本想提早一年退休,去參加壯年班受成全,但有人建議我去海外開展。因此我去大陸應徵,結果卻因疫情爆發,不了了之。現今過了半年,與弟兄們交通,認為我還是應該回來。一面有開展的需要,一面當地的召會也有需要。因此多多少少受到負責弟兄的責備,認為我們當地召會沒顧好就出去海外開展。應該先成全出年輕人,再出去開展。

 答覆:父老們會責備,這是我們的傳統觀念。藉着交通,其實大家都要轉觀念。這幾年在移民開展上,我們都沒有跟上主的行動。最近台北市召會弟兄們悔改,沒有一種心要為着海外。我們總要有人先轉並向主禱告,目標至少1%能移民出去。我們要認識主的心意。

 分享:建造是沒有聖品階級的,越強的聖品階級越不可能建造起來。我們有王后的位分,因着聖品階級觀念,許多教職員高高的等人來,但主卻是以奴僕的身分接觸人。我們需要悔改,關於移民,我們需要謙卑下來、再倒空,成為主可用的器皿。

 問題:若想要翻譯或寫《肯定與否定之類的論文,在希臘文、真理追求上需要有甚麼條件?

 答覆:反正就投進來,並且謙卑地學。我一開始認為自己為何要自找麻煩,但我學習謙卑。因此我的建議就是投入,雖然一開始很難有很好的成果,但是不投入永遠沒有,投入就開始越來越有、越寫越好。我沒甚麼特別,就是臉皮厚,被修改的話就學習沒有感覺。不要太在意,若不是謙卑地學,我不會有今天,學了就越來越懂,越寫越好。

三、教職員見證

 我目前在台中科技大學財稅系任教,當了主任達五年之久,每學期上課學分數為十六學分。目前一週有三至四天的早上,上課前跟學生英文晨興(在辦公室面對面或Line兩種方式),中午就訂便當在辦公室跟福音朋友吃飯,柔細地關心學生在課業、生活、家庭上的需要。已過跟盧弟兄配搭,中午我雖因會議不在,但週三將辦公室鑰匙交給弟兄們,提供家聚會場地使用。平均一個月帶一位得救,敞開的學生再進一步邀約到週四的家中小排,主要以英文詩歌、讀英文牧養材料為主,並用英文分享。週六下午及晚上分別約福音朋友到家裏家要為主所用纔有價值。我升等過程非常不順利,升了五次才過,每次花一年半的時間。然而我並沒有因為要豫備升等就停止開家,主還是有很大的祝福,願教職員弟兄姊妹都成為主流通的管道。

v中科/許義忠

 我是在104年至中教大任教,已過是在大葉大學。中教大的學生較乖順、拘謹,我在研究所及大學部因沒有導生的關係,學生跟老師的關係就是尊師重道,和學生有距離感。但同事都知道我是基督徒,上課時有意識的置入性行銷。學生會主動來跟我說他也是基督徒。學生有情況時(類似憂鬱症),人也建議帶到我們學校社團。今年我接了華語中心主任,學生幾乎都是外籍生,有一位學生姊妹,就會介紹其他基督徒學生給我。跟人表態我是基督徒,是個激勵,使我們更儆醒、操練靈,在學校裏叫我們的生命顯於我們的生活,生活是見證。

v中教大/陳歐秀慧

 之前為中醫師,在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從事臨床的工作。藉着回到學校擔任教職,與弟兄姊妹一同領受新異象,一同看見主轉移時代的行動,需要得着更多的青年人。接下「社會文化與醫療」這一門課,認為沒有在主裏,一切的談論都是空有理想、沒有盼望,所以我常常需要主話解乾渴,纔有生命的話供應給學生。期末在公車上禱告尋求主,要一句話做這門課的結束。主用羅馬書十二2:「不要模仿這世代,反要藉着心思的更新而變化,叫你們驗證何為神那美好、可喜悅、並純全的旨意。」上完課就有一位姊妹與我相認,並說有一位弟兄是我的導生,請導生邀約同學參加聚會。感謝主藉着這些學生給我很多的鼓勵,要相信神的話大有能力,能救一切信祂的人。求主祝褔大專校園的福音,在身體裏配搭跟主一同往前。

v中國醫/陳瑩陵

 一年多前羅昀甫弟兄在校園被師母遇到,並邀約他來福音愛筵,因着他已得救並是青職,就邀約他參加青職排。後來因着主的吸引就接着參加主日聚會及配搭。已過看見兒子在913特會中有喜樂的配搭,羅教授就開始到我們的主日聚會中。禱告聚會中聖徒提到羅教授,可以嘗試陪教授讀聖經,我就接受負擔到羅教授家裏讀聖經,家聚會半小時。之後學校裏食品科學系的李老師加進來,我們就變成一個排,在其中彼此問互相答,進入恢復本聖經馬太福音經文加註解。過程中覺得我們作為教職員,可以在校園中一同織福音的大網,更多青年人被得着,在召會中配搭建造。感謝主。

 記得一年多前羅弟兄,因受到一位年長胡師母的邀約,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福音愛筵聚會,知道他已是受浸得救的青職弟兄後,我邀約他參加我們的青職排,於是羅弟兄開始出現在我家、劉弟兄家、白弟兄、楊弟兄家等家的青職排中。羅弟兄原本遊走各教會團體,但因着青職排給他的供應和吸引,他開始參加我們的主日聚會及各樣訓練成全聚會,不久後就完全在召會中聚會和配搭,並在已過台中市召會七十週年特會中的歌詠團配搭。因着羅弟兄一年來在召會中的喜樂和變化,他父親(東海大學羅教授)在三個月多月前也開始出現在我們的主日聚會中。他是對基督的信仰有尋求、對聖經有研究的人,所以對於我們聚會中所交通的真理難免有些不理解與質疑,也偶爾會提出問題。對於羅教授開始出現在我們區聚會中,大家都很喜樂並關心。一次在禱告聚會小區的談人事奉中有師母建議應該去陪羅教授家聚會。因為我也是教授,由我去陪伴最合適,於是我開始了在東海校園裏的讀經家聚會。第一週只有我,羅弟兄和羅教授;第二週羅教授的好友李教授(東海大學)也聞風而來。他去年剛在東海教堂受浸,他常讀聖經,喜歡研究聖經真理。第二週有因李教授的加入,加上他對聖經真理的渴慕,使讀經家聚會更像讀經的小排。因為時間從半個多小時,一下拉長到將近2小時,而且彼此問互相答,更像研究聖經的小排聚會。我們讀的是恢復本聖經馬太福音加註解,每週一章聖經已經讀了十章。我們都很享受這樣的讀經家聚會,充滿了聖經的亮光與供應,也指引了我們前面的道路,李教授和羅教授也開始學習開口向主禱告。

 一個多禮拜前的讀經家聚會,我們讀到馬太九章,主耶穌回答法利賽人的問題,說:你們去研究「我要的是憐憫,不是祭祀」是甚麼意思?我們彼此問互相答後,得到的共識是:法利賽人聖經很熟,但空有敬虔的外表,卻沒有主耶穌對罪人的憐恤。主帶領我提到食科系現在大四的某位弟兄,在癌症化療艱辛的過程中,因着弟兄姊妹叩訪,相信主而作喜樂的見證。李教授聽到那位弟兄的名字後覺得十分虧欠。上學期某課程他教到那位弟兄,那位弟兄因有幾次點名未到,加上考試不太理想,他就把那位弟兄的那門課當了。我們說學校或任何人並沒有事先告訴李教授那位弟兄的情形,這樣他應該不需要覺得對那位弟兄虧欠。但李教授回答我們說,聖靈給他感動與光照,他若是有足彀的教學熱誠和對修課同學的關心,他應該要主動去關心那位弟兄,並給予該有的協助。那次讀經家聚會結束前,我們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負擔:我們老師們在大學校園中應當扮演積極的角色,適時的關心學生,跟召會中的全時間、學生弟兄姊妹及聖徒一同配搭,形成福音的大網,在校園中來得着大量作主合用器皿的有為青年。

v東海/陳俊華

四、社課研討及成立校園社團的異象

 藉着舉辦讀書會,邀約人來讀聖經。前半小時一同用餐,彼此關心;後半小時唱詩歌、讀信息;會後彼此關心、代禱,製造沒有壓力氛圍。構想社團是個大魚場,人原本無心聽一聽就變有心,透過聖經、詩歌、見證,人的胃口被養大,人四年都跑不掉,可以慢慢把魚養大。下一個目標就是邀到小排、社區主日聚會、福音聚會,得的人纔會長久,等莊稼發白了就可以收割。我們成為老師,可以打開我們的教室、研究室,因着我們有王后的位分,配合全時間、學生弟兄姊妹,加上大專組都有豫備材料,因此我們只要將人邀來,就能將福音朋友從小魚養成大魚,甚至自己願意受浸。

v中科大/陳賢錫

 周復初弟兄說:「我們在校園裏的教職員能作的遠比我們所理解的還要多。」雖然我們有王后的位分,但若不是為着主,就是婢女的位分,為法老王燒磚。我自己是大學的時候受浸的,自己就想要回到校園。在大葉大學任教了二十一年,都是用社團在經營學生工作,我覺得是大葉大學付我薪水在全時間,早上陪學生晨興,晚上陪晚禱,一學期差不多受浸七、八十位學生。連續三個學期辦福音真理座談,就用我的班的校外教學,將兩班都帶去,但無論如何,基督究竟被宣傳開了,我們不僅撒種,也需要餧養。在大葉大學第二年擔任課外活動組主任,因着我在中正大學當學生時是在光鹽社,學到用社團接觸人、帶人得救,到了大葉大學就自己成立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社團。當時有團契及合唱團,但我們走中間路線成立光鹽唱詩社,以唱詩歌接觸人。成立社團後,我覺得我們更符合大學教育輔導的觀念,大學教育不僅要重視正式課程的學習,更要有身教(弟兄姊妹)、言教(聖經)、健教(校園),達成大學教育全人教育的目標,並教導學生弟兄姊妹,成立社團是我們的權利。藉由社團活動接觸人、邀請人、傳福音、帶進召會生活並建造基督的身體。

v中教大/陳歐秀慧

五、教職員排負擔交通

 在香港開展時,有機會參加教職員排。在那裏有一班教職員常來在一起相調交通,並關心學生,另一面他們來在一起讀經、並和左右鄰舍的同事分享福音,慢慢形成教職員團在一起的生活。各校園的教職員每個月到不同的學校相調、走走、認識,主就把一個個的教職員帶出來,也將召會生活一站一站的帶到各大學教職員排裏,一些教職員排裏的福音朋友也對主越來越有渴慕。藉着許多的相調就將教職員的力量調出來,到校園裏彼此支援。如今在台中這裏,平均三千人中就有三百人是大學生,幾乎是全台大學聖徒比例最高的召會。藉着在香港各校園的教職員到不同校園彼此配搭傳福音,主開了教職員福音的門,將教職員加給我們。看見教職員弟兄姊妹在這裏出代價,主就把果子加給我們。

v時間同工/陳偉真

 原來台中有這麼多教職員,也說出我們各校園需要更多彼此扶持。我自己也是在大學時得救,那時教職排纔剛開始,校園排也是由教職員開始,甚至後來校園排學生可以聚到兩百位。因着有教職員托住學生。有些聖徒有時間也一同配搭進來,要善用各種的扶持、社區的資源及力量,主就會帶來祝福。

v全時間同工/張正平



六、結語

 藉着耶利米所應許和豫言,看見我們是一班舉足輕重的人。主興起以色列人,他們經過亡國被擄,之後主領他們歸回,這是在聖經裏、在人類歷史中非常重大的事。在召會生活裏的弟兄姊妹都是很重要的人,我們是完成神旨意和定旨的憑藉。不論我們如何,或剛強或輭弱,神都要使用我們這一班人。就像當初的以色列人,四萬兩千三百二十人從被擄的巴比倫歸回到耶路撒冷,實在是非常少的人。但就是這一班人,神使用他們建造聖殿,神使用他們中間之人的後代-在兩千年前生出基督。神使用這一班人,照樣,今天神要使用召會中的弟兄姊妹。在校園任職或任教的弟兄姊妹在神眼中都是非常的重要,要用兩件事與弟兄姊妹們交通:第一,作夢。有一天我們所在的校園成為一棵生命樹。第二,成為一個不同的教授,身上有基督的馨香。學生信你比信主還快,我們需要傳福音給他們。教職員的弟兄姊妹當用各樣的智慧,用各樣的管道,帶學生信主,並藉各校園的扶持,得着更多有為的青年人。願主祝福,阿們。


聖徒成全

在反對中釋放真理


 關於反對,我們需要有正確的觀點。雖然沒有人想要被反對,但反對也有叫人得益處的方面。若沒有反對,我們可能輕易且不知不覺的成為一種運動。歷世紀以來,從主得着亮光和真理的人都有墮落的危險;對我們也是這樣。在一九七○年代早期,有些邪惡的元素悄悄潛進我們當中,若沒有反對,我們可能已經成為一種運動而不自覺。

保羅的經歷

 在提後一章十五節保羅說:「你知道所有在亞西亞的人都離棄了我。」保羅這裏的話,意思是在亞西亞許多從前接受他職事的人,現在離開並棄絕他的職事。照着使徒行傳裏的記載,在十二章之後有個轉變,從彼得的職事轉向保羅的職事,並且從猶太地區轉向外邦地區。保羅的職事是優勝的,但也遭遇反對;結果保羅被捆綁、下監,至終殉道。按人說,他的職事因他的殉道而結束了。

 保羅的十四封書信中,只有六封-哥林多前後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加拉太書和羅馬書-寫於他在捆鎖中被帶到羅馬之前。其餘八封寫於他被監禁的時期。後八封書信是他遭受反對的結果;若沒有這些書信,聖經中會有很大的缺欠。神知道保羅需要怎樣的環境,好叫他寫出這些緊要的書信;因此,祂允許保羅遭受反對並被監禁。然而,卽使保羅被監禁,神的話卻不被捆綁。反之,神的話藉着這樣環境中的保羅得着釋放,並且這話今天仍在擴展。

約翰的經歷

 約翰修補職事的寫成,是與保羅同樣的原則。保羅完成神的啓示不久之後,這啓示就被破壞。因此,約在保羅殉道二十五年之後,約翰必須撰寫他的福音書、書信和啓示錄,以修補破損之處。在他的修補職事裏,尤其在約翰被放逐時所寫的啓示錄裏,約翰說到保羅沒有論到的事。譬如,保羅從未說到在各城的召會是金燈臺。

 從神聖的觀點看,每個地方召會必須是照耀的金燈臺。可惜歷世紀以來,主一直未能為着祂的見證得着許多燈臺。因此,我們需要向主忠信,使祂恢復中的眾召會是這樣的燈臺。房子裏的燈臺跟其他各項家具相比,並不是一件大的物品。聖經的記載沒有說到帳幕裏燈臺的尺寸。這指明我們不需要留意燈臺的大小,乃要留意其金的性質及其照耀的明光。

跟隨保羅和約翰的榜樣

 今天,我們要像保羅和約翰一樣,不被環境中的反對和限制困擾;反而該轉向主,對祂的經綸有更清楚的看見,在祂的話中得着更多管制的異象,並且更剛強的陳明真理。在反對中,眾召會中所有負責的人都需要領頭過這樣的生活。世界局勢已發展到這樣的地步,我們乃是在黑夜裏。在這樣的情勢中,主在地上需要活的見證,並且這見證的照耀至為緊要。因此,這是我們陳明真理的時候。正如那叫保羅受限制和約束的環境幫助他書寫真理,照樣我們在當前的環境中,也必須活出特別的見證並且陳明真理。

 我們必須鼓勵主恢復中的聖徒,照着我們從主所領受並經歷的一切傳揚福音。眾聖徒該盡所能的,藉着探訪或邀請人喫飯,帶着真理不斷接觸鄰居。然而,在我們與人一切的接觸中,不該有任何意圖要勉強他們脫離公會,或說服人到地方召會一同聚會;因着看見主向祂的恢復所釋放的真理是為着所有的信徒,我們只該以純正的方式,傳完備的福音。(摘自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二年第一冊「在反對中釋放真理」,四六三至四六六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