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就是活神的召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並且大哉敬虔的奧祕!(提前三15-16)

台中市召會週訊第2172期
(2025/08/23)

首頁
> 職事信息
> 申言主題
> 全地開展、牧養材料
> 聖經學習單
> 讀經拾穗
> 結晶圖表
> 水流交通
> 專項報導
> 召會生活
> 報告事項
> 禱告事項
> 召會生活人數


水流交通

事奉必須受建造的觀念支配

 我們要看見,一個有建造觀念的人,和一個沒有建造觀念的人,作同一件事,結果會大不相同。或許有人會說,「我們傳福音多救一個靈魂,多得一塊建造的石頭,豈不就是建造嗎?講道造就人,使原來冷淡的信徒熱心起來,原來靈性有病的人得恢復,成為有用的材料,不也是建造嗎?雖然我們沒有標榜建造,事實上我們所作的就是建造。」然而,我要指出,若是我們觀念中沒有建造,無論是否標榜建造,我們所作的一切都不會向着建造。我們若是一個有建造異象的人,這個異象的大光會一直隨着我們;走到那裏,光就照到那裏,支配我們的生活行動和一切的工作,結果就能帶進神的建造。千萬不要以為這個建造的觀念是小可的事。凡沒有建造觀念的人,可能熱心傳福音,奉獻為主活着,也學習過屬靈的生活,卻從未被建造。所以,這樣的人並不感覺建造的重要,也不以建造為重。這樣怎麼會產生神要的建造?我們知道,一個人有甚麼經歷,自然就以甚麼為重。一個得救的人,就以得救為重。一個奉獻為主活着的人,就以奉獻為主活着為重。一個學了屬靈功課,活在靈裏的人,就以屬靈為重。同樣,一個真被建造的人,必然以被建造為重。我們今天必須要有建造的觀念,也要真實地被建造;這樣,我們作任何一個工作,就不會僅僅帶人得救,帶人愛主,為主活着,或僅僅帶人學習屬靈,幫助人活在神面前。

 這就像蓋造房子的時候,有許多作工的人,有挑土的,有扛抬木頭的,有鋸木材的。雖然他們各有不同的工作,但他們各人裏頭的觀念是相同的,他們知道他們的工作都是為着蓋造房子。在他們的觀念裏,不是把木料鋸好就可以,也不是把土挑完就成了,而是要把房子造好。請想想看,在我們的事奉裏,有沒有建造的觀念?我們的事奉有沒有受建造的觀念支配?這實在是一件嚴肅的事。我們的事奉若受建造的觀念支配,我們屬靈的經歷和事奉必定不同。因此,一個人若真看見建造的需要,就很容易接受十字架的破碎,很容易倒下來。比方,有兩位負責弟兄在召會中一直不大和諧,有人去幫助他們,勸他們要學功課,要包容,甚至要學習接受破碎,了結自己。這的確有幫助。然而,這兩位弟兄若看見神建造的異象,看見自己是一個頂撞神計畫、破壞神計畫的人,他們定規都要倒下來。不必講破碎,就破碎了;不必講十字架的了結,就了結了;不必講包容,就包容了。當他們看見神今天所要作的是建造,而他們卻滿了意見,滿了自己的看法,並且與別人合不來,一直破壞神的建造,他們就自然倒下來了。因此我們不是要爭一個說法,堅持一個論點,而是要知道一個厲害的講究,看見一個緊要的異象。建造的異象必須像大光一直照着我們,也像釘子一樣把我們釘在那裏,以致我們無論作甚麼,都沒有辦法不以建造為目標。我們無論在召會中有甚麼服事,負甚麼責任,卽便是在聚會中講幾句話,或者探望弟兄姊妹,所作的盡可以不同,但目標卻是一個,完全是為着神的建造。

建造與祝福

 我們都需要受建造的觀念支配,並經歷建造的好處。因為只有真實經歷建造的人,才會有持久的熱心。所有不肯被建造的人,卽便開頭有熱心,不多久就冷淡,甚至退後了。單獨的人,卽便開頭有愛心,末了都變成最冷漠的人。然而一旦被建造,就甚麼都有了,不僅有愛心,有能力,也有神的同在。所以,一處召會沒有會講道的弟兄並不要緊;要帶下神的祝福,不在於會講道,乃在於同被建造。以弗所二章末了說,「你們也在祂裏面同被建造,成為神在靈裏的居所。」(弗二22。)神的居所乃是在同被建造裏。你我若沒有同被建造,神就不會來居住;有了同被建造,神就來居住。有神來居住,我們就甚麼都不缺。以台北召會為例,台北召會分家聚會後,有的分家聚會實在好。這些分家聚會雖然沒有會講道,但是很希奇,原來聚會人數很少,現在增加了許多,完全是新氣象。這是因為有和諧、合一的配搭,有相愛的光景。換句話說,就是有了建造。這證實我們只要有建造,定規帶下神的祝福。相信若是從這一天起,我們能加倍的被建造,一年後,各分家的人數定規要加倍。一旦被建造,祝福就來了,這是非常奇妙的事。(摘自「建造召會的異象、豫表與實行」第二篇建造與祝福,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二日講於台北,原刊於一九五九年九月「話語職事」第九十九期。)



邀請弟兄姊妹加入並分享以下資源

>台中市召會網站(官網含完整資訊)
http://www.citc.org.tw/

>台中市召會聖徒交通(社群)

http://bit.ly/2TIYeVX
>台中市召會網路資訊中心 Youtube頻道
https://bit.ly/3s2y9Sr
>台中市召會科園會所 Youtube頻道
https://bit.ly/3ysUECj
>水深之處
http://www.luke54.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