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就是活神的召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並且大哉敬虔的奧祕!(提前三15-16)

台中市召會週訊第2164期
(2025/06/29)

首頁
> 職事信息
> 申言主題
> 全地開展、牧養材料
> 聖經學習單
> 讀經拾穗
> 結晶圖表
> 水流交通
> 專項報導
> 召會生活
> 報告事項
> 禱告事項
> 召會生活人數


水流交通

為着排聚集該有的學習

從集中帶領轉到分排

 這一次召會在實行上有一個轉彎,是從集中帶領轉到分排。集中帶領適合小召會,能應付一百人以下的需要;等到聚會人數加多,若仍然維持集中帶領,對程度不同的聖徒就會有所忽畧、扼殺或作不到之處。我們可由人類的生長來看,雖然人都是成羣的,卻不是集體的,而是分作家庭的單位。正如一個國家要強盛,社會要安定,其基本的單位乃在於家。若是「家」這個單位被破壞了,隨之社會就敗壞,國家也就衰弱了。

挨家挨戶擘餅禱告

 在召會中,原則也是一樣,是以家為基本單位。從使徒行傳開頭我們看見,五旬節那天就有三千人得救。(二41。)他們一面在聖殿裏聚集,另一面也挨家挨戶擘餅、禱告。(42,46。)一面,他們需要有集合的地方,好讓使徒能把教訓傳講給他們;然而,若只有使徒傳講教訓還不彀,還需要他們挨家挨戶,從家到家有擘餅,彼此有交通和禱告。到了五章,我們看見在家裏的小聚集,不只是為着擘餅、禱告,也為着對人傳耶穌是基督為福音,就是將主耶穌當作福音,挨家挨戶的傳揚。(42。)到了二十章,保羅留在以弗所三年之久,(31,)不只在公眾場合,對以弗所人傳講神的旨意,也挨家挨戶的苦勸、苦求以弗所人,甚至流淚,一家一家的勸勉他們。(19~20。)

 根據這些經節,我們能看見,當一個地方召會擴增以後,非以家為單位作基礎不可。在這點上,我們已過二十年的確疏忽了,因此喫了大虧。一面,我們的確傳福音,為人施浸,帶領不少人得救;另一面,得救後所存留下來的人卻不多。歸咎其因,就是我們疏忽了「家」這個單位。從召會的歷史,甚至世界的歷史,我們都能看見,任何一個大團體,他們的存在都是基於一個個小單位。所以,今後台北市召會應當有一個極大的轉彎,從集體、集合的帶領,轉向小排的帶領。一個小排幾乎就像一個召會一樣,除了行政管理的需要少一點外,其他的差不多都要俱備。

教導、牧養、照顧、扶持四項兼顧

 一個地方召會的強弱,完全在於那裏的教導、牧養、照顧和扶持作得如何。只要顧及這四點,召會的成分定規健康。然而,在一處大的地方召會中,長老們如何能教導、牧養、照顧、扶持四項兼顧?…現在興起小排,就是要補牧養、照顧和扶持的缺。關於這一點,盼望大家能看得清楚,…今後召會的建造完全是在小排上。在小排裏要有教導和牧養,也要有照顧和扶持。

 以台北召會為例,經常聚會的人數約有三千,卽使有三十位長老,也不能將教導、牧養、照顧、和扶持這四樣完全作到。最多只能召集聚會,講道給聖徒們聽。這種作法只顧到教導,況且這樣的教導也不徹底;至於牧養方面絕對作不到,更談不到照顧和扶持。正因為已往我們沒有作到牧養、照顧和扶持,以致我們所帶得救的人,不是一個個死去,就是被人領養了。若要孩子能在家中長大,就需要家裏有牧養、照顧和扶持。

召會生活的實行和建造乃是在排裏

 召會的行政和治理是在於長老制度,召會生活的實行和建造卻是在排裏。所以,需要每一個排,每一個家,都一排一排,一家一家的,盡上教導、牧養、照顧和扶持的責任。這四項在大召會裏,若是要集合來作,絕對無法達成。舉例而言,今天許多職業婦女為着分擔家計,必須去上班,就將小孩送到托兒所。然而,卽使送到托兒所,一天最多託管八小時;同時,也不能盼望托兒所會把孩子養得好一點。作母親的,還得在各家中盡養育孩子的責任。

 正如一個國家要養育幼小的子民,不是倚靠別的,乃是倚靠家庭。只要每一個家庭能作得好,國家一定強盛。所以,在一個地方召會裏,若是每一個家都能將教導、牧養、照顧、和扶持這四項作好,不論是多麼大的地方召會,都能上軌道。在這召會中,生命一定增長,精力一定充足,很容易就能建造起來。盼望各處的長老們,特別是大召會的長老們應該瞭解,現在是主恢復裏召會生活大轉彎的時候,要從集合的帶領,轉到分排的教導、牧養、照顧和扶持。(事奉主者該有的進取,第三篇。)




邀請弟兄姊妹加入並分享以下資源

>台中市召會網站(官網含完整資訊)
http://www.citc.org.tw/

>台中市召會聖徒交通(社群)

http://bit.ly/2TIYeVX
>台中市召會網路資訊中心 Youtube頻道
https://bit.ly/3s2y9Sr
>台中市召會科園會所 Youtube頻道
https://bit.ly/3ysUECj
>水深之處
http://www.luke54.org/